教養拼圖/不要再和孩子談條件
【聯合報╱文/Elisa Medhus(有五個孩子的媽媽)】
父母親常對孩子說出有「附帶條件」的話,
想藉此培養孩子感恩的心,然而往往卻變了調,
導致孩子沒有同理心、事事要求回報!
大家有沒有發現,這社會已經被「你幫我,我才幫你」的自私態度給汙染了!
我們在對孩子表達愛與後悔時,
常常加上「附帶條件」,然而為什麼要設定條件呢?
因設定條件能幫助我們得到想要的目的,所以才會在表達歉意、
陳述心情時搭配上「附帶條件」,讓這些條件像協助我們,
依我們想要的方式形塑孩子的行為。
我們曾經歷過表達自己感情卻被拒絕、嘲笑或批評,
因此我們學會使用條件句型來輕描淡寫自己的感情,
以減少所愛之人可能帶給我們的傷害。
這種防衛機制跟著我們一路成長,
使得我們很難對孩子自在地流露情感。
道歉的條件句型也有類似作用,
我們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,好讓我們覺得自己正確無誤,
接下來是條件句型的例子:
●「我愛你,但我希望你能更認真的清理魚缸。」
●「我很愛你,因為你能和弟弟和平相處。」
●「我很抱歉打了你,但你知道我講電話的時候討厭被打斷。」
可以看出條件句型都讓聆聽者忽略整句這句話的某些詞,
像是我們從未真實流露「愛與道歉」,
反而是「評斷與批評」取代了愛與道歉;
孩子聽到這類條件句型,只會覺得自己不好、生我們的氣、
或是為了贏得我們的肯定而改變自己的行為。
接下來看看一些替代說法。
●與其說:「我愛你,但我希望你更認真清理魚缸。」
‧試著使用幽默:在魚缸上貼張紙條寫著:
「救命啊!我快窒息在自己的便便裡了,拜託幫我清理我的家,這樣我才不會被丟進馬桶沖走。」
‧試著說出沒有偏見的言論,之後提供有限的選擇:
「你已經兩個星期沒有清理魚缸了,
如果你沒辦法在接下來的十分鐘內清理完魚缸,
我只好把小金送給比較懂得照顧牠的人了。」
‧試著用客觀的陳述:「魚兒需要新鮮和乾淨的水才能呼吸。」
●與其說:「我很愛你,因為你能和弟弟和平相應。」
‧試試沒有偏見的言論:「你和湯米好好相處的時候,看起來特別開心。」
‧試著使用「我」句型:「我真的很佩服你和弟弟的相處方式,特別是他在煩你的時候。」
再次強調,要捉住機會鼓勵孩子「內在成就」,而不是「外在成就」。
●「歉意」要從訓話中獨立出來,與其說:
「我很抱歉打了你,但你知道我講電話的時候討厭被打斷。」
‧試著客觀地陳述歉意:
「別人說話時插嘴很沒禮貌,不過打人也不對,
我希望你接受我的道歉,我應該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事情。」
‧試著用「我」的句型傳達歉意:
「講電話時要是有人在旁邊插嘴,我會很難集中精神,
不過我也不能因為自己的問題而打你,我應該用講的就好,我很抱歉。」
將「愛與歉意」從「訓話與期待」中獨立出來,就能做對不少事。
http://mag.udn.com/mag/life/stor ... amp;f_ART_ID=483976
留言列表